清明
【健康专栏】 2022-10-09
分享到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代表着天清地明的意思,也是中国的民间传统节日。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清明主要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插柳等,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健康大有好处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属于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故建议如下:

调摄形体

     清明时节应该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使之不断充沛,逐渐旺盛起来,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比如:熬夜、嗜食寒凉、穿衣过少、过度运动、房事不节等。

     人们应当规律作息,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个时节可以进行吐纳调息,对人体阳气升发有益。清明时节可以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的野外踏春。

避风寒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人之腠理薄弱,易受春季风寒之邪侵袭,故此时穿衣不要骤去棉衣,年老之人更要注意。保护好颈部、肩部等人体关节处。

畅情志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而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故应保持心情舒畅,要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

饮食养生

     春季应于肝,阳气初动,应多食时令蔬果。只有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食物,才能得天地精气。春令时菜包括有韭菜、豆芽、蒜苗、香椿等。春季还要固护脾胃。若人素体脾胃虚弱,至春升之时,脾不升,则胃气不降,肺受其扰,故调摄脾胃十分重要。春季饮食应清温平淡,饮食宜温热,不宜生冷,宜甜酸均衡,以助于脾升胃降。

 

                                                                                     文章图片来源网络

是否下载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