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与黄花蒿
【中药科普】 2022-11-01
分享到

青蒿素与黄花蒿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2015年屠呦呦代表中医药领域首次站在了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的无限潜力。青蒿素的发现历经两年,收集到包括内服、外用,植物、动物、矿物药在内的2000多个方药,并在此基础上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的《疟疾单秘验方集》。“青蒿一握,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是东晋医家葛洪所著医书《肘后备急方》里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正是这句话跨越千年时光给了屠呦呦启发,从而成功发现了青蒿素。


重庆酉阳享有“世界青蒿之乡”的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中药青蒿生产基地,也是全球青蒿素高含量的富集区,平均青蒿素含量高达8‰。青蒿现在可以说是一味网红中药,这时候有网友说“青蒿素不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吗?跟青蒿有什么关系呢?青蒿根本不含青蒿素。”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聊聊中药青蒿的前世今生。

     翻开《中国药典》,中药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釆割,除去老茎,阴干。其气香特异,味微苦,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的功效。而现在植物学所说的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 Buch.-Ham. ex Roxb.虽然作用与中药青蒿相似却不含青蒿素,没有治疗疟疾的作用。

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 (即中药青蒿)

植物:青蒿Artemisia caruifolia Buch.-Ham. ex Roxb. 中药青蒿)

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在《神农本草经》中作为草蒿的别名,但是无法确定来源于青蒿还是黄花蒿。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蒿之类至多,如青蒿一类,自有两种,有黄色者,有青色者,本草谓之青蒿,亦恐有别也。”,《梦溪笔谈》中还提到:“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株,迥然青色”,说明黄色者更为常见,这一点与现在的黄花蒿几乎遍及全国的地理分布相吻合,而植物学中的青蒿则星散生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砂地、山谷、林缘、路旁及滨海地区。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将青蒿的色青者与色黄者单独分列,色青者仍作青蒿,色黄者另命名为黄花蒿——这就是黄花蒿这个名字的由来。

     东晋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明确记载了青蒿的抗疟疾作用,而屠呦呦又成功从中提取出了抗疟疾成份青蒿素,历代本草著作对青蒿色黄者形态、气味的描述及《本草纲目》中黄花蒿的形态、气味皆与现在的黄花蒿吻合,同时黄花蒿地理分布更广资源更丰富采集更容易,所以黄花蒿应为古代青蒿的主要来源。有学者对市售青蒿药材进行了调查发现几乎均来源于黄花蒿也证实了此观点。

中药青蒿饮片

 那为什么植物学上没有沿用青蒿这个名字呢?第一还是李时珍另立黄花蒿作为单独的一味药;第二是最早日本学者在为中药标注植物拉丁名的时候,将含青蒿素的Artemisia annua放在了黄花蒿项下,不含青蒿素的Artemisia carvifolia 放在了青蒿项下,才造成了如今的疑惑。

     植物青蒿和植物黄花蒿同科同属,长得很相似,那么怎么简单地区分二者呢?有以下几个小技巧。 一是生长环境辅助判断。潮湿地方发现青蒿可能性较大,青蒿较矮,一般为0.3-1.5米高;黄花蒿多生于干旱处,身高约1-2米。 二是叶形判断。青蒿小叶锯齿细而密,黄花蒿小叶锯齿宽而疏。 三是果形判断。青蒿花序半球形,个头稍大;黄花蒿花序类似椭圆球体个头较小。

植物青蒿与植物黄花蒿小叶对比图

植物青蒿与植物黄花蒿花序对比图

 因为种种原因,植物与中药往往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问题,中药的原植物考证是关系到中药疗效的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此也希望普通大众在自采自用中草药时,多咨询中医药专业人士,用对了药,才能起到真正好的疗效。

是否下载
取消